中南网  中南新闻

 

 【一线讲述】

  编者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就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作出重要指示。水文站,对于掌握水情演变规律、预测未来水情变化、精准服务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等意义重大。近期,水利部认定并发布了第一批22处百年水文站。岁月更迭,这些水文站仍然屹立在江边河畔,为江河湖海精准“把脉”。我们邀请四家百年水文站的工作者,讲述他们坚守一线,守护河湖安澜的故事。

迎风战雨 如一只铅鱼

讲述人:浙江杭州拱宸桥水文站原站长 钟伟明

  1988年,29岁的我来到拱宸桥水文站工作,直到前两年退休。拱宸桥水文站始建于1920年,地处京杭大运河最南端,是浙江省最早有详细记录的水文站之一。至今,它仍然承担着雨量、水位、流量等十多个项目的监测任务,是国家基本水文站和运河(杭州段)重要的防汛控制站。

  过去,搞水文监测时,很多工作都靠人工操作完成。每逢下雨天,从早8点到次日8点,我们每隔3小时手工抄录一次数据,并第一时间报告给省、市水文部门。即使是不下雨的日子,也要早晚各一次手工录入数据,做好登记、报送等工作。每到汛期,更是经常连轴转,三四天回不了家是常态。

百年水文站:“把脉”水情变化 守望河湖安澜

河北白洋淀,水质的持续改善使得水鸟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田明摄/光明图片

  现在,拱宸桥水文站已全部实现水文要素自动监测,监测设备和遥测通信链路实现双保障,水文资料已实现在线整编,日清月结。作为运河流域控制站,已编制洪水预报方案,建成洪水预报系统,可实现每日自动预报和洪水期多方案结合预报。作为市级预警站,拱宸桥水文站可根据实测或预报水位,及时开展洪水预警,为三堡排涝泵站调度提供技术支撑,对太湖流域防洪减灾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3年,拱宸桥水文站内新建了杭州水文水资源科普展厅。改造后的水文站,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讲述城水共生的杭州故事。展厅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超18万人次。

  我亲身见证了这些变迁,对水文工作越来越热爱。在水文作业中,有一款常见的负重稳定设备,叫作铅鱼。使用过程中,铅鱼沿着缆道行进,根据水文工作人员的指令随时下潜。每当暴雨来袭,水势上涨,铅鱼就得迎着风雨前行,逆着洪流下沉到指定位置,进行测速。铅鱼这种迎风战雨的特点,正是水文人特有的精神品质。

  我退休后当起了杭州水文水资源科普展厅的义务讲解员,希望把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种子埋进更多人的心田。

枣林晚渡 守护“华北明珠”

讲述人:河北沧州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雷

  2007年,我刚毕业参加工作,第一站就被分配到了枣林庄水文站。2018年,我被调到沧州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工作,仍然分管枣林庄水文站。

  枣林庄水文站的前身是十方院水位站。这个站设立于1919年,是河北省最早的一批水文站之一。它位于白洋淀东侧出口,主要观测白洋淀和赵王河的水位情况,根据需要加测流量。百年以来,十方院的水位已成为白洋淀的水势刻度表。翻开《任丘市水利志》《任丘县志》,在有关洪水的记载中,总是会提到十方院的水位。

百年水文站:“把脉”水情变化 守望河湖安澜

水文工作人员在贵州黄果树水文监测站开展低水流量涉水施测工作。新华社发

  在白洋淀东侧水域,曾有一座清康熙年间修筑的千里堤。枣林庄是千里堤东侧的村庄之一,也是白洋淀东侧入淀的重要码头。这里的人们过去以打鱼、运输为生,早起入淀,晚照归来,素有“枣林晚渡”之景。1965年,枣林庄枢纽开始修建,设立枣林庄水文站,同时接管十方院水位站的观测任务。

  悠悠百年,水文站一直处于连续观测的状态,除战乱等特殊原因外从未中断过。科学而丰富的水文数据,为防汛部门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查看水文站统计的水位数据,会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白洋淀多有“淀干”记录,面临着干涸的威胁。因此,2006年“引黄补淀”工程启动,对调节华北平原生态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白洋淀越来越清澈,水质也越来越好,目前淀区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良好)。更令人欣喜的是,众多野生鸟类回来了。过去常听村民提起一种叫作“鸪丁”的鸟,全身黝黑,头顶有块白色印记,但始终“只闻其名、未见其形”。这几年,鸪丁又回来了,此外,青头潜鸭、红嘴巨鸥、短嘴豆雁等其他几十种野生鸟类,也都在白洋淀出现了。看到“华北明珠”重现光彩,真是特别欣慰。

  随着水文事业快速发展,枣林庄水文站监测手段由早期的人工观测,演化为如今的全量程、全自动水文监测。接下来,我们还会在现有水文站网的基础上,布设水文、气象、水生态实验站网,建设较为完善的白洋淀水文生态实验站网体系,以探索研究白洋淀区域水文循环规律、各要素变化规律等,为我国大型淡水湿地生态系统水文水生态监测和规律研究积累资料、提供经验。

观雨识澜 奋战在一线

讲述人:广西南宁水文中心副主任兼南宁水文站站长 黄福培

  南宁水文站始建于1907年,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郁江干流重要控制站,属国家重要水文站,被喻为邕江防汛安全的守护者、南宁水情的“晴雨表”。累积百年的水文资料不断被应用于城市防洪、生态修复、河道治理、岸线综合规划等。

  我从2003年参加工作,20年来一直奋战在水文工作一线。2017年,我担任南宁水文站站长。当时,广西正在为提高水文公共服务水平和水文管理能力而开展“广西基层水文转职能强服务管理改革”。我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学习掌握预警预报新方法,熟练运用水文预警平台。同时,我们还整合站点资源,延长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大力推行“一张纸”专报和“一键式”短信快报,畅通沿江城镇和村屯服务渠道,努力解决水文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防汛抗旱赢得先机。

百年水文站:“把脉”水情变化 守望河湖安澜

  在天津独流减河进洪闸上游,水文人员在岸边准备使用无人水文监测船进行水文监测。新华社发

  每年汛期都是我们水文站最忙碌、最紧张的时期。中小河流洪水具有源短流急、陡涨陡落等特点,是防洪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018年6月21日至24日,新江河上游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我带领应急监测组赶往新江水文站开展应急监测。到达时,洪水仍在快速上涨,我的同事潘成旭、郭天强迅速穿好雨衣和救生衣,从防汛应急监测车上把测流设备搬下来,疾步走向河边,快速开展应急监测。看到洪水已漫过河岸和桥梁,我大声提醒:“快,该抢测洪峰了……”湍急的河水浸湿了衣裤,我们仍然操作着仪器设备,只为记录这场建站以来最大洪水的各项数据。

  一直以来,我们大力推进水文科技创新,积极开展水文测验方式改革。早在2012年,南宁水文站就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水位、流量、含沙量、雨量等水文要素自动监测。如今,“马灯斗笠、撑篙划桨、测测算算、点点绘绘”的传统水文观测方式早已被全要素、全量程、全自动监测所替代,采集到的水文信息还实现了传输双备份和成果可视化。

  泥沙测验,一直是水文测验工作的“硬骨头”。在一次测流工作中,看着缆道上滑行的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CP),我们心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浊度仪安装在ADCP上,通过缆道带动进行全断面自动采集监测。经过一年多的监测和试验,我们实现了输沙在线自动监测的技术新突破,从自动采沙到数据输出,只需要一个小时,省去了人工采样、沉淀、过滤、烘干等烦琐工序,节省了时间。

  “观雨识澜、监测预警、‘把脉’江河、服务社会”是我们水文人的责任和使命。防范洪涝灾害,我们始终奋战在一线。

直面考验 “实战”中成长

讲述人:长江委水文中游局岳阳分局职工 张民

  城陵矶水文站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七里山,地处洞庭湖汇入长江出口处。这座初设于1904年的水文站,不仅为长江防汛提供重要支撑,还监测着洞庭湖的总出湖水量、沙量及出湖水质状况。

  2019年,大学毕业的我进入城陵矶水文站工作,成了一名长江边上的水文人。2020年,我和同事们就亲历了长江流域性大洪水。城陵矶水文站作为洞庭湖的出口控制站,是上级部门非常关注的重要节点。那时的我,常常因技能掌握不熟练而感到捉襟见肘,在老师傅们的传帮带下,我很快学会了仪器使用、测次控制、整编定线、测验报汛等基本技能。

百年水文站:“把脉”水情变化 守望河湖安澜

  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科研人员在白水河水文观测点测量冰川融水流速。新华社发

  在城陵矶水文站水位接近保证水位时,气氛变得紧张又焦灼。城陵矶水文站的水位关乎分洪区是否要被启用,而分洪区一旦启用,将会影响数十万人的生产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的四段值报汛变成了逐时报汛,这期间,老主任日夜坚守在水情报汛室,将水位与流量数据按时、准确地发送出去……迎战这场洪水,我感受到了老一辈水文人对待工作的认真与严谨,这场“战斗”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2022年,长江中下游遭遇严重干旱,我们的任务从防汛变成了确定旱情程度,为上游的水库调度提供科学依据。这一次,以年轻人为主力的测验团队勇挑重担,日夜连续测量,最终测得了城陵矶的历史最小流量,保证了水情数据完整无误。

  城陵矶水文站建站至今,经历了百年风雨,见证着一代代水文人的成长。近年来,城陵矶水文站装备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与新设备,百年水文站焕发新生机。拼搏务实的精神也在一代代水文人的传帮带下,继续传承着。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陆健、陈元秋、耿建扩、周仕兴、龙军、禹爱华、陈晨、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