嘱托记在心、落实见行动,南京大学师生这样说——
以青春韶华报效祖国
编者按
在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提出殷殷嘱托:“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南大师生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以实际行动回应总书记深切期待,成为他们的一致心声。我们特邀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青年学生代表分享报国故事、畅言感召决心,并请校领导撰文讲述感受认识、介绍落实计划。
努力推动类脑科技自立自强
讲述人:南京大学类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物理学院教授 缪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我们提出殷切期望,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光荣和责任。在物理学的前沿交叉领域取得突破,为国家在未来产业革命中建立核心优势,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国家栋梁,正是我作为物理学党员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2004年,我从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赴美国留学深造。博士毕业后,我加入美国硅谷的惠普实验室,之后全职回到母校工作。当时正处于类脑研究的初期阶段,我很快意识到,最终实现堪比人脑的通用人工智能计算机,要通过不同学科的深度交叉,在新的量子材料、新的物理机制、新的计算硬件和新的计算方案上实现关键突破。于是,我迅速组建了自己的交叉研究团队。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佘治骏摄/光明图片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围绕最重要的类脑元件——忆阻器,通过“原子世界搭乐高”的技术手段,终于研发出一种全新的材料结构,实现了这类类脑智能器件在鲁棒性(即系统的稳健性稳定性)方面的突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提出了目前并行度最高的类脑计算方案,努力推动类脑科技自立自强。
多年来的研究经历让我深深感到,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者,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责任和创新自信。我将不负总书记殷切期望,不忘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把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矢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赢得下一代集成电路的主动权
讲述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王欣然
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作为写信给总书记的归国青年学者之一,我内心无比激动,也倍感荣幸。
我200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之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石墨烯纳米材料和器件方面的研究。读博期间,我曾两次回母校进行学术交流,每次都能感受到母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求贤若渴的态度。虽然当时国内的硬件条件、研究水平和国外顶尖大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经历了短暂的博士后研究阶段后,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一个声音总是在我心中回响:向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看齐,以实际行动投入到为国奉献的事业中。
回国后,我一直从事下一代集成电路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集成电路芯片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卡脖子”难题。当前,我的实验室正在研究一种厚度不到1纳米的二维半导体材料,这种材料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集成电路的颠覆性解决方案。过去十年我们一直聚焦于这个领域,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创新,为中国赢得下一代集成电路的主动权。
前行在科研报国的道路上
讲述人: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 聂越峰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的回信,我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关怀关心和殷切期望,也倍加体会到自己所肩负的职责使命。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我们的勉励,而这种价值追求一直贯穿于我所受的家庭教育中。
南京大学学生在校庆海报前合影留念。苏阳摄/光明图片
回忆起留学前,当母亲得知我获得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时,并没有表现出多少欣喜。在她心里,除了希望子女留在身边外,根子里还是觉得我们应该留下来为祖国服务。受母亲影响,我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及从事博士后研究近十年后,选择了回国工作。进入康奈尔大学做博士后不久,我就在机缘巧合下与南京大学建立了联系,她深厚的底蕴和为青年科学家提供的科研条件,促使我选择了加入南大。
这些年来,我致力于从事一种自支撑氧化物薄膜新材料的研究,这类新材料具有重大的研究前景。2014年加入南京大学以来,我带着学生经过3年多紧张工作,最终搭建成一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氧化物薄膜生长系统,实现了材料制备突破,获得了钙钛矿氧化物二维新材料。该成果在2019年公开发表后被国际顶尖期刊专题报道,获得了高度评价。
我始终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在科研报国的道路上,我们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推动科技原始创新。相信在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将最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
守护民族精魂,赓续中华文脉
讲述人: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欧美同学会留日分会副秘书长、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姚远
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这是总书记回信中对我们提出的殷切期待之一,激起了我们的强烈共鸣。
我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哈佛燕京学社担任访问学者,这些学习研究经历让我更加期待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平等对话。近年来,我一直从事国家文化治理与文化安全方面的研究。多年海外留学的经历,使我的爱国情怀更加浓厚,对中华文化更加热爱,也对文化多样性、跨文化对话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观察和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解决中国问题,必须立足中国实际。自2014年起,我在北京、南京等20多个城市进行实地调查,努力找出文化领域国家治理面临的真问题。我由衷感受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得到了党中央前所未有的重视,保护、传承中华文化正在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识和行动。
守护民族精魂,赓续中华文脉,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时代使命。我们80后留学归国学者,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同龄人、经济全球化的亲历者,更要接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全球视野,用更多优秀学术成果,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不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走好这条甘于奉献的青春路
讲述人:南京大学法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江苏省十佳志愿者、全国青马工程高校班学员 徐浩博
我来自祖国大西北,大学期间,带着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热切渴望,我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连续4年前往各地调研宣讲。这些经历磨炼着我的能力与意志,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时,青春的光芒才会更闪耀。
南京大学杜夏图书馆和藜照湖。佘治骏摄/光明图片
本科毕业后,我决定回到西部,来到宁夏隆德县扎根一年。我们团队有个动听的名字——南飞雁,取自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支教期间,我们为学生开设通识课,在学校设立了藏书上千册的“南飞雁梦想书屋”,利用周末走遍附近各村镇家访,为上百名学生联系资助,接收转交爱心物资百余箱。
学校缺少数字化资源,我就对接南京教育企业,在全校开展党史主题数字化课程;学生们没有渠道接触艺术,我就先自学,再指导学生在全校开展红色歌舞比赛。受疫情影响,原计划的南大访学不得不停滞,我就在当地挖掘红色资源,带领学生们感受红色精神。作为校团委副书记,我还结合隆德特色设计了一系列优质的队课和团课,深受当地学生喜爱。隆德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承载了我成长中许多“第一次”的人生体验,让我更加懂得青春的意义和价值。
5月18日,总书记给我校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为全体南大人传承百廿荣光、开启时代新篇指引了方向,也让作为南大学子的我倍感振奋。我将继续走好这条甘于奉献的青春路,矢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点亮青春
讲述人:南京大学2019级本科生 曹彬
学习了总书记给我校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真是倍感振奋。看到总书记的深切嘱托,我不禁想起了2021年暑假在宿迁市沭阳县刘集的实习生活。
那段时间,台风“烟花”登陆,接连数天的暴雨让淮沭新河水位暴涨,镇上出现了好几处河水倒灌农田的险情。稻苗可是百姓的命根子啊!我火速脚穿插秧鞋、手持手电筒,跟着村干部连夜查看情况、检查水泵、疏通淤堵。所到之处,看到高高飘扬的党旗,身体一下子充满了力量。后来,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我又和当地青年一起投入到了防控工作中。值守防疫卡口、检查来往车辆,在烈日炎炎下,我们戴着草帽、拿着测温枪和记录表,汗水不断滴落、肤色日渐黝黑,却为阻挡疫情蔓延、守护人民安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短短40天的实习经历,让我体悟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深刻含义,也坚定了我继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信念。我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青春韶华报效祖国,以昂扬姿态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