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斐

  2020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时间点,决定了“全面小康”、“脱贫攻坚”等关键词也会成为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一环。当作家的身影从高高的象牙塔中转向田间地头,当似曾相识的“荷花淀”、“山药蛋”派的田野清风再次拂过,我们看到了文学文本的不同可能。山西作家杨遥的长篇小说《大地》就这样应运而生。

  杨遥本名杨全喜,“全喜”的质朴和“遥”的文艺,在这位山西作家的身上得到了融合。杨遥算得上是近几年山西70后小说家中的佼佼者,从2001年发表《雁门关》等作品以来,他便一直保持着充沛的写作激情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无论是之前的《遍地太阳》、《流年》,还是刚刚发表的《大地》,都秉持着将个体生命融入宏大叙事,采取用“小我”诠释“大我”的小切口手法,其中的多数细节都来自于作者对于生活的亲身体悟,因此读起来别样真实不造作。

  《大地》讲述了一个女扶贫干部的故事。一个本在省文化馆工作的女干部,阴错阳差成为了一个驻村干部,被发派到了一个连打水、做饭都极其艰难的小县城。小说详细讲述了她本人思想上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最后全情投入的转变过程,伴随着全村致富,她也实现了个人的成长。细节打动人心,情感真实到位,这与杨遥本人参加脱贫攻坚工作的亲身经历是分不开的。按照他本人的陈述,山西省委组织了万名干部下基层,他本人每天住在乡里面,实实在在接触到、了解到了脱贫攻坚,后来他几乎跑遍了山西的贫困县,那些在扶贫一线的干部、企业和贫困户,打开了他本已固化的文学圈子;那些平凡的、触动人心的事迹,让他最终酿出了这部带着泥土芳香的作品。

  《大地》是一部诚意之作。作为一部反映脱贫攻坚题材的主题作品,它没有落入寻常窠臼,相反,它用真实的文字陈述支撑起了整部作品的骨骼架构,让读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脱贫攻坚何以成为一项伟大的事业。在同款主题作品层出不穷的当下,《大地》的独特之处在于以真实感彰显了作者的创作诚意。女扶贫干部安欣本是省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人漂亮、有书法才华、嫁得好、儿女双全,简直是当下“人生赢家”的活生生例子,这样光彩照人的人生很难和吕梁山上缺水又萧条、贫瘠又落后的孤城联系起来。她去孤城扶贫,本是应卯之举,在扶贫初衷敷衍、扶贫观念淡化的小环境中,她不小心成为了“被选择的”那个人,而更“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孤城的扶贫工作上,她实现了从书法家到“安书记”的顺利转型,真正做出了一份踏实而令人安心的成绩。

  面对着扶贫工作的重大压力,面对着孤城的落后贫困,面对着抛家舍业后的内心愧疚,作者利用主人公身份前后的转折和矛盾冲突的埋伏,使安欣的形象血肉丰满起来。在具体的扶贫工作落实上,小说没有用大段的行文去聚焦政策和口号,反而是落笔在细节。最开始,安欣仅仅是帮着孤城的老乡卖鸡蛋,开展分发旧衣的活动,进而着手摸清村里的情况,了解实际困难,“焐热乎了老乡们的心”之后才开始着手解决村里的饮水问题,推广贫困户做的辣椒乳酱,开网店卖布艺作品。这些真正用亲身行动为孤城人带来的“实惠”,是根据她亲自调查、用心了解后推出的切合实际的产品,将一个女扶贫干部的诚意与努力刻画得跃然纸上。

  《大地》是一部有温度之作。在这个相对政治化的主题下,作者巧妙地锁定了政治之外的故事,以“曲线救国”的方式,将宏大政治主题一以贯之。因此,我们在安欣的身上看不到打官腔,反而更容易被带入到个体与集体的共同成长节奏中。在这部扶贫小说中,文本的温度在这些接地气的片段里呼之欲出:安欣在孤城工作时候对儿女的思念、丈夫偶尔爆发的不理解和误会,安欣同学对她的真心帮助,孤城的老乡们一开始的误解和最终的心悦诚服,安欣为了孤城老乡的利益与政策制定者的“斗智斗勇”。还有安欣对贫困户恨铁不成钢的痛心,认真研究如何推广辣椒乳酱的用心,千里迢迢帮人寻母的不辞辛苦,对孤城老弱病残的暖心和贴心,去先进村镇取经的刻苦和努力……家长里短和所描摹之处,尽是人之常情,甚至里面不乏有些对懒政、散政、走形式、一刀切的深刻批判,不仅没有减彩,反而处处增色。以政治为宏大背景而缘起的故事到此处被形象而得体地赋予了新的存在形式。

  正如作家麦家曾经说过的“1980年代后,改革开放给了我们一定反思和自由创作的空间,读者和作者有权反感宏大叙事,反抗英雄叙事……很长一段时期,颂扬英堆,歌颂美德,成了无知和愚昧的把柄”,在政治性主题较强的作品下,写作者一旦处理不好,作品即容易流为对形式化的歌功颂德,而失却了文学本身的意义。但《大地》从某种程度上给了读者和创作者一点启示,即以有温度的人物去平衡大主题的严肃。孤城老乡们的生活真正有了具体改观,一个死气沉沉的村庄变得干净、兴盛起来,一个孤零零来扶贫的文化馆女干部在返城过节时被很多人排队送行,还能有什么样的数据比这些描述更能说明脱贫的重要意义呢?

  长烟落日孤城闭。在小说的结尾,安欣“感觉自己像长在大地上的一株植物,根深深地扎了下去”,让人可以读出这部小说的无限寓意,孤城不闭,安欣心安。脚下沾有泥土,心中沉淀真情,这是作者杨遥在宏大题材下的一次勇敢探索,正如他本人所说的“文学是一场马拉松”,他以大地为母体,写大地上的个体,将无数人的奋斗和幸福融入伟大事业之中,让读者不仅可以触摸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现场,更可以感受到当代人是如何去创造历史的。(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