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社会的发展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在改革发展中不适应现今社会环境的事物,在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中仍然不锐意改革创新,都将遭到严酷淘汰。而就在这些濒临淘汰的行列之中,出现了很多“僵尸事业单位”。

社会的发展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在改革发展中不适应现今社会环境的事物,在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中仍然不锐意改革创新,都将遭到严酷淘汰。而就在这些濒临淘汰的行列之中,出现了很多“僵尸事业单位”。

去年以来,东部沿海大省山东,瞄准改革“僵尸”事业单位,重新唤醒沉睡的编制资源,将其投入到环保、卫生、教育等领域。在新旧动能转化中,下了一步“先手棋”。山东省编制管理机构经前期核查,已摸排出“僵尸”事业单位1456个,其中省一级有87个,市县两级有1369个。这些“僵尸”事业单位的具体成因多种多样,既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被淘汰出局的报刊社、行业技校,也有无法履职尽责的厅局办培训中心、招待所,还有为单一目的设置的临时性机构,如节庆办公室等。

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中国果菜杂志社,原是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的处级单位。2002年划入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序列。2011年后,受新兴媒体冲击等影响,杂志社发展面临困境,入不敷出、濒临倒闭。最初划拨编制指标21个、实际在编仅2人,沦为一家典型的“僵尸”事业单位。

    针对“僵尸事业单位”,在时间节点的选择上,越早下决心清理,越能赢得主动权,赢得广大干部职工的支持和理解,降低改革成本。当前一个时期,清理主要依托各级行政职能部门自查自纠,在此基础上加以调整削减,国家相关部门有必要建立定期排查清理制度。完善“僵尸事业单位”的裁撤合并等工作,极大程度上能够改善事业单位风气问题,解决“虚有其位”的问题,重新整合机构编制问题,把资源盘活,为社会经济发展助力。